350vip浦京集团
学术动态

中科院大气所提出新的海洋采水器数据偏差订正方法

作者:  发布日期:2022-09-12  浏览:

  19世纪末,挪威物理海洋学家Fritjoff Nansen将水银温度计装装入采水器来测量海水温度,这成为现代海洋观测起源的重要标志,被称为南森瓶(Nansen Bottle)。该仪器在20世纪被大量使用,至今累计超过200万条海洋温度廓线数据(图1)。

  然而,采水器采集的温度数据是否存在系统性偏差?如何影响对海洋气候监测的准确性?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聘用的外籍人员Viktor Gouretski与研究员成里京合作,联合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海洋环境信息中心(NCEI)研究员Tim Boyer,通过对比采水器数据与较为精确的CTD数据(温-盐-深探仪),系统分析和探究了采水器数据的质量和偏差(图2)。

  研究表明,采水器数据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偏差,1980年前全球平均的偏差约为0.02-0.05℃。考虑该偏差后,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在1955-1990年的趋势为0.28±0.06 Wm-2,较不考虑该偏差高40%(不考虑该偏差,海洋变暖趋势为0.20±0.05 Wm-2)。这表明20世纪下半叶海洋增暖趋势或被低估(图2)。

  采水器数据存在系统性偏差的原因之一是其深度数据的偏差:它的深度由从船舶到采水器连接的缆绳的长度来测量,但缆绳在海水中不一定是垂直的,造成深度数据的系统性偏差。然而,一部分采水器为颠倒采水器即在特定压强下测量海水温度,而该类采水器数据偏差较小。

 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(B类)、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。

  

  图1.1900年以来,海洋主要测次表层温度观测数据统计

  

 

  图2.1955-1990年,全球上层2000米海洋热含量趋势:a)为不订正采水器偏差;b)为订正采水器偏差;c)为a和b之差;d)为100-800米海洋的气候态平均温度梯度。

  (来源:https://www.cas.cn/syky/202209/t20220908_4847182.shtml